2021上半年总结丨垃圾焚烧新增市场萎缩,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不知不觉,2021年已过去一半,在“国补退坡”、“十四五”规划、“双碳目标”等多重影响,固废处理主战场-垃圾焚烧市场这半年发展如何?未来又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少甫
相关阅读
报告发布:“十四五”期间垃圾焚烧仍有20万吨/日以上新增空间
徐海云:垃圾焚烧要健康发展,钱从哪里来?!
600+垃圾焚烧炉排炉项目调研:大数据揭秘炉排炉市场图谱流化床VS炉排炉“不再是谁将取代谁”?
众所周知,“十二五”、“十三五”是固废管理行业尤其是城市垃圾焚烧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那么,十年的加速度发展,总有切换速度和提升发展素质的阶段,业内共识是这个时间节点正在来到。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之于垃圾焚烧行业,2020年一开年便迎来震动,1月20日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由此拉开了国补政策调整的大幕。这一年行业谈论最多的便是国补退坡。9月出台的《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发改能源〔2020〕1421号)更是提出“自 2021年1月1日起,规划内已核准未开工、新核准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并确定上网电价”。这一规定一度被视为国补的完全退出信号。而据E20研究院观察,2021年上半年已经中标的项目目前尚未发现在上网电价方面进行调整,仍以0.65元/千瓦时作为上网标杆电价。E20研究院也将持续关注相关动态。
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政策不断深入推进,各地正加速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全流程分类管理体系。其中在末端处置能力方面的观念改变尤为突出。
首当其冲的是由于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末端厨余垃圾处理需求陡增,不少地区已经规划建设了集中或分散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0〕1257号)(下称“补短板”)中提出已明确厨余垃圾分类处理的地区要稳步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四五”城镇垃圾分类与处理设施发展规划》(下称“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按照“循序渐进,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采用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分步实施,逐步扩大厨余垃圾处理能力。
其次,是资源化回收。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中提出,到2020年底,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而在“十四五规划”中,到2025 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这一指标一跃来到了60%,且范围拓展至全国,再加上垃圾分类收运能力从50万吨增加到70万吨,这是体现了垃圾分类进一步坚持推进的角度。
第三,是垃圾焚烧。“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这样一组数字:截至“十三五”末期,全国58万吨/日的垃圾焚烧能力,45%的垃圾焚烧处理率。奠定了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战场,也是以减量、安全、稳定、可靠、高效为前提,为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和逐步建设无废城市,构建资源能源回收的固废大循环,奠定了结构性的托底基础。
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由“十三五”末期的58万吨/日至“十四五”规划80万吨/日,22万吨的增加值,恰好与E20研究院在2020年固废战略论坛上发布的预估值相差无几(详情点击:薛涛:“十四五”固废行业规划与产业趋势前瞻),垃圾焚烧处理率的目标定在65%。“补短板”及“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到全面推进焚烧处理能力建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活垃圾焚烧仍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中流砥柱。加上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不断完善、资源化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的趋势,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结构正由固废处理2.0时代的“焚烧-填埋”二元结构快速向“以资源化为优先,以焚烧处理为核心,以卫生填埋为最终兜底”的多元处理结构转变。
“十四五规划”中对我国垃圾处理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梳理,结果显示垃圾分类推进相对缓慢,其核心难点之一是厨余垃圾处理成本较高,以及分散式的堆肥产物或集中式的厌氧尾渣的资源化出路困局。如果无法彻底解决肥料消纳问题,将使得干湿分离后的厨余垃圾归宿还是“一烧了之”,这有悖于推行垃圾分类的初衷。在有机肥标准更新的契机下,如何解决有机碳归土问题仍需要央地各级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顶层设计破局。另一个难点是“两网融合”困境,“十三五”期间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仅50%,资源回收行业“小散乱”问题依然严峻,行业整体升级缓慢,为解决这个领域的问题所需的机制设计难度不小。这样一来,大部分地区仍要依靠减容效果最明显的垃圾焚烧作为主要垃圾处理手段。
而对于垃圾焚烧而言,“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将从“十三五”末的58万吨/日增长至“十四五”末的80万吨/日,“十四五”期间仍将有22万吨/日的新增空间。虽然全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增长迅猛(32万吨/日),且“十四五”期间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但焚烧能力仍存在明显缺口,且更多集中在支付能力和垃圾量不足的地区,充分体现了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的国情特点。意味着未来垃圾焚烧项目将迅速向县镇下沉,且单体项目规模也将明显下滑。项目质量下降,将成为下一步继续推进垃圾焚烧工作的难点之一。
从2021年上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确实有所体现。
据E20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2021年全国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中标数量为31个,涉及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76万吨/日,总投资162.5亿元(部分项目未查到总投资信息)。这些数字较2019年上半年几近腰斩。尤其是平均项目规模下降明显,这与E20研究院在去年年底固废战略论坛上的观察一致。
而从中标企业角度来看,中标超过一个项目的共5家。其中四家是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总体来看垃圾焚烧市场龙头效应不减。同时还有几个细节值得玩味。
地方国企域内拓展优势明显。如深圳地方龙头企业深能环保(十大影响力之九)立足深圳,2021年上半年中标垃圾焚烧项目涉及处理能力7750吨/日,其中深圳域内项目能力达到5850吨/日。
产业链合作趋势显现,与非建筑型企业联合体中标项目增多。如刚刚引入上海实业的康恒环境(十大影响力之四)2021年上半年中标的项目就加大了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例如与侨银股份(环卫十大影响力企业)联合体中标利川垃圾焚烧项目、与长江清源公司(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旗下固废投资平台公司)联合体中标湖北宜昌垃圾焚烧项目,与湖南现代环境联合体中标湖南怀化垃圾焚烧项目。
市场分化、错位竞争格局初现,水泥龙头环保投资平台芜湖海螺投资在小型项目上发力,2021年上半年中标3个项目合计处理能力1500吨/日(平均处理能力仅500吨/日)。
相关阅读:
中国环保周康:“1121”格局已形成,四轮驱动共绘“十四五”固废蓝图
三峰环境彭泽均:焚烧发电与渗滤液双管齐下,技术实力助力产业延伸发展
面对逐渐下降的项目数量及质量,不断收缩的利润边界,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E20研究院曾在2020年固废战略论坛上就上述风险做出过应对提示。我们认为:
一是,呼吁焚烧市场的龙头企业,在2021年以后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一定要把补贴的情况充分的考虑在财务测算中,服务费的价格更多体现实际服务效果,尽可能减小补贴对项目运营带来的影响。
二是,市场参与者们将进一步探索工业垃圾、污泥等的掺烧,在“无废城市”建设要求下,工业产生的一部分垃圾最好的去处仍然是焚烧,以及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市政污泥,目前来看掺烧依然是较好的选择。如康恒环境青岛小涧西二期生活垃圾焚烧与污泥协同处置PPP项目,在日处理2250吨生活垃圾的基础上,协同处置500吨含水率为80%的污泥。项目自2019年投入运营以来稳定运营、效益良好。
三是,垃圾焚烧企业要更多的考虑如何提高发电效率,通过技术手段带来运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达到“节流”的效果。如康恒环境三河垃圾焚烧项目应用了全球首台1000T/D超高压中温锅炉,主蒸汽参数达到13.5Mpa/450°C;借鉴了核电技术和光热技术的优点,创新采用了全球首台中温超高压蒸汽除湿再热(MSR)双缸汽轮发电机组,并结合了高效蒸汽空气预热器、高压除氧和多级回热等行业前沿技术,全厂发电效率相比国内常规垃圾发电项目有大幅度提升。本项目从设计阶段即考虑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在常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上不断突破,进一步提升发电效率,在碳减排指标上亦实现了领先。
尤其是在“双碳”视角下,碳排放相关指标如污染物排放标准、能源利用效率等可能纳入项目绩效考核范围的情况下,提前布局高效运营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如康恒环境杭州项目中,采用烟气再循环工艺,通过低氮燃烧控制氮氧化物的产生,同时在传统“五步法”烟气净化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SCR、湿法等工艺,实现了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工艺设计上将湿法塔置于SCR前端,降低SCR入口的二氧化硫、氯化氢、粉尘等污染物含量,减小催化剂的中毒及堵塞风险,同时在系统中设置PTFE材质的GGH,通过烟气换热来减少白烟现象,消除视觉污染。有效提高运营质量,降低成本。
四是,推动地方政府加快“污染者”付费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
五是,持续关注碳交易市场相关动态,争取项目额外收益可能。
六是,跟随政策脚步,探索开拓新的细分领域,在技术创新驱动下结合商业模式的创新开辟新的业务路径。
总体而言,固废行业继续面临着黄金的发展机会,也逐步面临焚烧扩容减量,政府付费压力渐大,收费机制建设迟缓,监管能力不足等制约条件和困难,还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和技术工艺、商业模式和管理机制三方面协同创新,加强产业协同和上述提出六项保障措施都旨在助力于这些共性难点的突破,在行业面临简单的扩张机会逐步衰减、“双碳目标”引领产业全面升级的当下,“十四五”对于固废产业界也将是模式百花齐放、创新层出不穷的一个新阶段。
北京垃圾分类考察与建议从纪庄子到津沽: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污水厂的前世今生
污泥处置也要“产能减碳”,干化焚烧有望成重要发展方向
五部门发文: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
加码固废,长江环保中标首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与利用PPP项目
全文来了!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六月热文,欢迎点击阅读
高考结束第一天:满分作文《我爸爸是做环保的》来了!(12553)
央企在环境产业:江湖路远 山高水长(11009)
再见,最低价中标!(8473)
首创环保集团降临:曾经沧海再击水(7897)
环保督察揭露:29位“专家”为水质造假工程项目背书(6830)
江苏环保集团拿下土壤修复大标,打开环保市场突破口(6393)
注册资本100亿!中国石油涉环保业务新公司正式揭牌(6354)
安徽省环保产业集团要来啦!(6100)
三部委发文:农村供水、污水、垃圾分类给出指导意见(5727)
踏浪而来,47位上市公司老板如何走上环保创业之路?(5694)
长江环保集团首推“水管家”模式,共抓长江大保护(5632)
宜兴环二代崛起(5305)
污水处理厂长必看,运维问题总结,非常实用!(5220)
凯叔热评:新标准禁用污泥做有机肥,污泥何去何从?(5019)
备注:括号内为阅读人数,统计时间截至7月1日15:44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汪女士微信:zp234268。
编辑 | 汪茵、徐冰冰
统筹 | 李晓佳